湖北:“武鄂黄黄”高质量发展按下“加速键”

中国青年网 2023-08-19 05:20:01

中青报·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晓 记者 邱晨辉

只是不经意地念叨了一句“车里有点儿热”,智能系统就把空调温度自动降低到相对舒适的状态;位于仪表盘正前方的摄像头监测着驾驶员的疲劳状态,当它识别到疲劳驾驶后,车内空调的风量、温度和香氛释放都会同步开启,以刺激驾驶员神经的活跃度……在湖北武汉经开区岚图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里,方寸之间,自然语义理解和免唤醒等技术“触手可及”。


(资料图片)

盛夏,一如阳光的炙热,湖北黄石新港现场一派火热景象。港口货轮笛笛启航,工厂行车高高运行,数艘万吨级干散货船静静地停靠在泊位。巨大的码头吊车将一个个集装箱轻轻地提起,再将其中满载的散装货物逐一放入船舱,通江达海,运往川渝等西部广阔内陆腹地,以及其他国家。

......

这些,都是武汉都市圈加速高质量发展的新注脚。去年以来,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“十四五”实施方案》《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》在国家层面相继获批;《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》《武汉新城规划》和《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相继发布。

“武鄂黄黄”是武汉都市圈核心区,包括武汉、鄂州、黄冈、黄石4个城市,经济体量和人口总量占湖北的四成以上,人文底蕴深厚,科教禀赋突出,是湖北省建设先行区的重要支撑,其发展关系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实力。

2022年,武汉都市圈GDP达3.22万亿元,占湖北省GDP比例攀升至近60%。2023年一季度,对应数据分别为7220.58亿元、60.7%,重要增长极作用进一步体现。肩负国家使命,把握历史机遇,站在新的起点,武汉都市圈砥砺而上,乘风扬帆正远航。

从“一束光”到“中国车谷”

机器启动,激光束溅起火花,切割、钻孔、打标、检测:在仅两指宽的金属片上,用激光切割出一座黄鹤楼;加工精度达头发丝百分之一的元器件……这是华工科技激光产品线上的一幕。

在这里,平均每12秒就有一部手机或平板电脑诞生——从台式电脑、数码相机、自动贩卖机、投影仪拓展到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智能监控、智能穿戴、智能医疗设备、智能汽车等多元化、多品牌产业布局,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激光有“最快的刀”“最准的尺”“最亮的光”之称,从装修用材到汽车制造,激光设备的身影无处不在。德国、日本厂商凭借在技术研发上的多年沉淀,多年来独步全球高端激光设备市场。近年来,华工激光不断突破超快激光器、激光切割、激光焊接等关键核心技术,其母公司华工科技先后诞生了60多项“中国第一”。今年6月,我国第一台核心部件全国产化的高端晶圆激光切割设备也诞生于此。

武汉以“一束光”起步,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、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。仅在东湖高新区,就聚集了光电子信息企业1000余家,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逼近8000亿元。

追光、借光、融光,武汉都市圈内各城你追我赶,竞相发展。

盛夏时节,位于鄂州葛店经济开发区的芯映光电,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。它生产的Mini LED灯珠被陆续送至武汉华星光电、京东方等大型显示企业;黄石经济开发区的联新显示,主要产品为5G网络终端中大尺寸触控显示屏。公司服务客户包括武汉华为、联想等智能终端企业,武汉市场贡献比例约十分之一;黄冈高新区的科峰传动,则是通过高端装备给武汉“光芯屏端网”企业配套,公司去年产值达4亿元,武汉金运激光、帝尔激光等上市公司,均是公司客户。

目前,“武鄂黄黄”已探索出总部经济、共建园区、飞地经济、联合招商等合作模式,一个研发、头部、融资、主链在武汉,制造、链条、投资、配套在城市圈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。

聚焦“光芯屏端网”,“武鄂黄黄”光电子产业集群规模占全国份额的50%,光纤光缆研发制造规模居全球第一位。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器件、下一代信息网络、生物医药四大产业,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数量与上海在全国并列第一位。

无人驾驶,被誉为人工智能“皇冠上的明珠”,是下一代汽车竞争的关键。放眼全球,自动驾驶特别是高级别无人驾驶已成“兵家必争之地”。

在武汉经开区,时而一辆头顶激光雷达的无人驾驶测试汽车疾驰而过。手机轻点,即可叫来一辆全无人自动驾驶的出租车代步出行—对于生活在该区的居民来说,除了“无人出租车”,“无人公交车”“无人物流车”等智能座驾现在已驶入他们的生活中。在行驶过程中,车辆会根据导航自动调整方向,在遇到红灯或前方有障碍物时都会自动停止驾驶。

近年来,武汉经开区积极对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重大战略布局,加快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。位于该区660多公里的全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,不仅吸引来自百度、东风、小米的百余辆无人驾驶汽车测试、运营,还集聚起60余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。

以武汉示范区为主要承载地,武汉开创了国内国际多项“第一”:全国首个将CA系统进行商业化部署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;全国首个实现跨区通行和全无人驾驶夜间运营的城市;建成世界唯一的F2级赛道和T5级测试场结合的1312亩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;发布国内首个城市级道路智能化建设标准;建成国内首个“自动驾驶主题生态公园”,发布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网联道路建设标准——《武汉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(总则)》等。

与此同时,武汉经开区已集聚有9家整车企业、13座整车工厂,整车产能250万辆,吸引500余家世界知名零部件配套企业在此落户。历经三十余年发展,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“中国车谷”。在它的领衔下,“武襄十随”汽车产业集群也在去年获评国家级“先进制造业集群”。

“坚持科技研发是汽车产业的根本。‘车谷’、人才链和生态链,是我们选择在此扎根的根本原因。”岚图汽车CEO卢放说,去年,岚图代表新一代“车谷造”扬帆出海,成为最快实现从本土走向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国家队品牌。据悉,2022年,武汉经开区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突破15万辆,同比增长230%。

武汉都市圈正奋力打造车谷、光谷产业创新大走廊,在发展先进制造业、新兴产业上持续实现突破。从这里出发,中国的产业创新跑出“加速度”。

从“灰领”到“白领”

“我在大冶铁矿工作几十年,下井工作也有十多年。”湖北黄石大冶铁矿智控中心负责人汤翔说,以前下井大家根本不敢穿白衬衣,否则穿不到半天工夫,领子和袖口全都黑了,那时候有个愿望,就是穿白衬衣上班。

如今,汤翔的愿望早已实现。

谈起黄石,当地人总会为曾经的辉煌而自豪:矿冶之都,三千多年“炉火”不熄;钢铁之城,中国近代工业发轫之地。因矿而生,因矿而兴,黄石也一度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,因环境污染被贴上“光灰城市”的标签。

2022年年底,国家发改委批复《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》。黄石被湖北省委赋予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定位。一个资源枯竭城市,如何承担起这样的使命?

走进黄石国家矿山公园,群山环抱之中,一个巨大的“天坑”出现在眼前。这里前身是湖北大冶铁矿,从1890年到21世纪初,大冶铁矿共开采出逾1.4亿吨铁矿石。日积月累的开采,将三座连绵起伏的山峰,挖成了“亚洲第一天坑”。矿坑上下落差444米,坑口面积108万平方米,相当于150多个足球场大小。

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,大冶铁矿对废石场进行全面复垦,一代代矿山人先后栽下100多万株刺槐,形成360多万平方米的绿化复垦生态林,过去的“石海”已然变成了“绿洲”。“过去销矿石,现在‘卖风景’。”公园管理处主任阎红勇说,现在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年均吸引游客30多万人次。

在距离矿山公园不远处的大冶铁矿智控中心内,长43.5米、高6米的巨型显示屏上,各点位监控视频、数据实时呈现,采矿、选矿、综合管控尽收眼底。矿工们穿着整洁干净的蓝色工作服,坐在电脑前监控眼前的大屏幕,只需轻点鼠标,即可指挥井下各项作业。

据唐祥介绍,2021年6月,大冶铁矿智控中心正式投入运营,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智能检测等新技术,让矿工的工作更加智慧、安全、高效。远程“操盘”矿山运行,让当初的“灰领”变成了如今的“白领”。

“百年铁矿”开始智能化开采,“百年工厂”也褪去尘土。坐拥依山面湖临江优势的华新水泥厂旧址,转型成为如今的“华新1907文化公园”。如今,这里依然保存着两条1946年从美国引进的全套湿法水泥窑生产线。厂房里,百米多高的窑炉依然完整矗立,成为黄石又一处“网红打卡地”。

随着文化公园的建设,旧址焕发新活力。园区里,花草树木的柔美和工业风景的硬朗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。今年,该园区将各类特色活动与公园景观有机融合,与市民游客自然互动。演唱会、时装秀、敦煌展、茶集诗会……市民不仅可以看到工业遗址新风,还可以品美食、赏美景、静思阅读。

自20世纪90年代起,黄石便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。近年来,该市加快推进理念转型、产业转型、城市转型、生态转型和社会转型,综合实力突飞猛进,发展动能持续增强,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。6月19日发布的《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指数报告(2022)》,从经济实力、动能转换、绿色低碳、改革开放等6个维度,对全国52个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进行分析。其中5个城市入选第一梯队,黄石榜上有名,并且是唯一一个在6个维度均位列前20的城市。

九省通衢新飞跃

凌晨1点以后,一架架顺丰全货机从全球各地飞来,平稳降落在鄂州花湖机场。在不远处的长江中,一艘艘货轮从鄂州黄石新港开出,满载货物,运往川渝等西部广阔内陆腹地,以及其他国家。

一条黄金水道,一客一货两座枢纽机场,这是“武鄂黄黄”区别于其他都市圈的独特竞争优势。

大豆、铁矿石、铜精粉等大宗散货刚下船,就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港口内侧的产业区,制成饲料、钢材、铜材,再通过水路或铁路运走。黄石新港已建成万吨泊位15个,在建万吨泊位8个,是长江中游最大单体港。今年上半年,港口运量已经超过1500万吨。

鄂州1.5小时飞行圈覆盖五大国家级城市群,辐射全国90%的经济总量、80%的人口,一夜之内,可以通达全球主要货运枢纽和经济体。

“我们每日快件分拣量可达227.7万件,高峰期处理能力超过28万件/小时。简单说,从卸车到装车离开只需28分钟,也就是一件快递在转运中心转一圈,28分钟就可处理完毕。到2025年,快件年处理能力预计可达6.88亿件。”顺丰集团湖北枢纽产业发展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。

7月1日,花湖机场开启货运航线转场。到目前,投运近一年时间,花湖机场已开通14条国内客运航线、7条国内货运航线和6条国际货运航线,运输旅客19万人次,运送货物超6000吨。根据规划,到2025年,鄂州花湖机场将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0条左右、国内航线50条左右,货邮吞吐量达到245万吨。

“武鄂黄黄”融合发展,必须打破地区界限。根据相关规划,四市相继出台“硬联通”三年行动方案,合力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。据统计,武汉新城与鄂黄黄快速道路系统建设中,重要节点工程项目23个,已开工15个;快速道路系统项目40个,已按时序开工32个;品质提升工程项目17个已全部开工。

路通则业旺。多条断头路的先后打通,畅通了光谷和葛店的微循环,助力产业链补链延链。近两年,以华工科技为代表,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落户葛店,汇聚成生机勃勃的智能制造集群。

跨市公交也在不断完善之中。多条市际公交联通四城,公交卡实现全域“通刷通用”。目前,武汉都市圈城市已经实施区域协同立法,共同规范建设城市公共客运。

立足当地特色产业,花湖机场和天河机场形成航空客货运“双枢纽”,以武汉新港和黄石新港为两极,鄂州三江港、黄冈团风港、黄州港、武穴港等港口为补充,再加上高铁、城铁、地铁、高速公路、快速通道,“武鄂黄黄”交通一体化格局已初步形成。自此,物流、人流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路畅行,“九省通衢”加速迈向“五洲通衢”。

(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)

标签:

广告

Copyright ?   2015-2022 热讯商场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  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